[上海人才]破解卡脖子难题,上海让全球大脑和高技能人才安居乐业
消息源:劳动报 时间:2023-3-9 16:53:28,点击:0

Honker.org.cn红盟网讯 在中国科技创新突围的征程中,正努力进军全球科创中心的上海,是一块不能忽视的试验田。十年来,上海的科技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679.4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819.8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3.31%增长到4.21%。

创新十年,一项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先导产业重点项目在上海落地、破土、生长、结果。如今,上海科技创新综合水平迈入全球主要创新型城市前列,2021年在世界科技创新集群中排名第八。

是什么让上海的科技创新释放出这么大的能量?答案是: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团审议时,为我国未来科技创新之路指明了方向:着力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

“上海的全球化开放创新体系日趋完善。”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所长石谦表示。开放,已成为上海提升科技全球影响力的“看家绝招”,推动上海日益成为全球极具吸引力的创新创业与投资热土之一。

2022年11月,上海第五年举办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并隆重颁布首届顶科协奖,分别向美国计算机科学与统计学家迈克尔·I·乔丹和德国生物化学家迪尔克·格尔利希颁发智能科学或数学奖和生命科学或医学奖。两位科学家分别获得10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上海顶科协奖由此跻身全球奖励金额最高的科学奖项之列。

上海对世界各地杰出科研人员、技术先锋的吸引力,远不止于重奖。全世界的“最强大脑”定期在上海开展头脑风暴已经成为一种惯例,由科技部和上海市共同打造的高层次国际论坛——浦江创新论坛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了15届。

最重要的是让青年人才敢想敢做

“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2022年度上海工匠,上海建工机施集团主任机械工程师、机电技术研究室主任俞嫒妍对于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很有感触。

在她所在的单位就设有“青年岗位能手”“启明星”“期望奖”等多项针对青年技术人员的奖项,通过荣誉的给予,鼓励他们在科技创新的舞台上大展拳脚。

同时,还会让表现突出的年轻技术人才得到一定的经济实惠,比如无息的住房贷款等。通过精神激励加上经济手段,最大程度地激励科创。

2014年,俞嫒妍与项目团队参与上海中心大厦顶部重1000吨电涡流阻尼器质量箱在600米超高空的整体顶升、提升、下降,创下了多项纪录;2019年G60科创云廊连通11栋高层商务楼顶层钢平台先后完成7次整体提升、8次整体下降……

“不管是多么急难险重的工程建设任务,开工前我们都会有头脑风暴,不管年轻的、年长的,谁的点子更好,经过论证后都会采用。”俞嫒妍说,让年轻技术人员敢想敢做是最重要的。

俞嫒妍参建180米高的宝山区最高建筑——长滩观光塔时,她创新地引入了“智能自动跟踪测量设备”和“数字化结构监测装置”,便于实时高效地获取提升数据。

凭借“计算机同步控制液压整体提升自动纠偏+智能自动跟踪测量”的创新应用,俞嫒妍带领团队把6个提升点位的同步提升精度偏差,精准地控制在3毫米以内。“一些小小的创新就能构建起我们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也是俞嫒妍与其团队正在走的路。

在钢结构的提升施工中,最关键的是液压设备,这套设备主要分为液压千斤顶和液压控制系统两大部分。“在控制系统的研发设计上,我们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做,目前我们在算法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俞嫒妍告诉记者,自己动手研发高端设备,开始可能慢一点,但是能磨炼技术、锻炼团队,一定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液压千斤顶的元器件国外在生产工艺上非常先进,一时半会儿我们可能还有一段距离,但是我们一直在追赶。”

随着建筑业发展的日新月异、随着城市更新的能级提升,俞嫒妍所在的上海建工集团始终进行着新技术、新设备的攻关,在创新文化的土壤里,让建筑施工更智能、更节能,在数字化、工业化、绿色化建造领域不断巩固和形成了新的制高点。

而在更多“全球大脑”们看来,到上海来工作、创业,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选择。“截至2021年,上海持永久居留证外籍人才数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有516家外资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5个国际科技组织在上海设立代表处。”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徐枫透露。

上海在“留人”上,拿出了诚意满满的政策干货。以浦东新区为例,兔年新春伊始,浦东即发布人才“25条”,涉及院士、博士后、技能人才,教育、卫生、法律服务、金融、航运人才,重点产业(领域)“高精尖缺”海外人才认定标准、人才安居等方面。譬如——

■ 区内重点产业科创企业全职引进海内外院士的,每引进1人就由政府给予用人单位最高100万元奖励。

■ 海内外院士在浦东新区创办企业,最高补贴500万元。

■ 成立新型研发机构并实体运行,就地转化科技成果的,最高资助2000万元。

不仅是院士这样凤毛麟角的顶尖科学家,各种专业人才都能找到适合的生长土壤。为吸引海内外人才来沪创新创业,上海市科委早在2019年就发布政策,加大重点领域、行业引智力度,积极引进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和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为引进人才协调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

为进一步提高上海国际化人才比例,吸引更多海外学者、留学生来沪工作学习,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聘用外籍人才担任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二级学院等机构的负责人。

支持持有永久居留身份证的外籍人才在沪创新创业,创办科技型企业享受同等国民待遇。允许持有永久居留身份证的外籍人才担任新型研发机构法定代表人,牵头承担政府科研项目。

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助推产业发展、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上海一方面把顶尖科学家请进来,另一方面也广邀各类技能人才。

为了扩大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浦东新区提出——

■ 支持区内企业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在上海市政策基础上,再按照每人2000元给予企业一次性学徒培训补贴。

■ 支持紧缺急需技能人才引进,持有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的技能人才可按规定享受相应居住证积分、居转户、直接落户等政策。

■ 为加大力度吸引外国高技能人才来沪工作,根据外国人来华工作分类标准的有关文件,上海正式对外启用“外国专业人才”中“持有国际通用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或急需紧缺的技能型人才”的通道,将外国高技能人才分为“持国家通用国外职业资格证书”“本市急需紧缺的技能型人才”和“持其他国际通用职业技能人才”三大块内容实施准入,并进一步放宽年龄至70周岁。

打印】【关闭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
隐藏 是 
 

Copyright 2001-2024 Honker.org.cn All Rights

登录 | 快速注册 | 关于中国红客官网 | 网站留言